数据显示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51.7万辆,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。预计到2020年,销量将达150万辆。庞大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数带动电池产业的发展。目前中国电池生产商大大小小接近150家。而且,中国国产锂离子电池在中国品牌电动车当中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%。
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占比全球电池行业70%
数据显示,2016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总计销量为51.7万辆,受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,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飙升至78亿只,同比增长高达40%。预测我国动力锂电池在全球占比中也从2015年的34%上升至2020年的70%。
目前,全球锂离子市场规模近年稳定上升,2016年全球规模达2158亿元,到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,其中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。占比为66.6%将近70%。
中国电池产业走强在路上
电池技术发轫于日本,而后在韩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现在有又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。但在电池技术、电池容量上中国与国外相比确确实实存在一定差距。比如,目前我国在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方面是120到140瓦时每公斤,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80瓦时每公斤。相比之下,日韩三元材料电池在2015年就可以达到300瓦时每公斤。已经开始预售的特斯拉Model3使用的松下18650电池,能量密度就达333瓦时每公斤。
针对这种现状,7月4日,国务院副总理召开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座谈会。在会上明确指出,到2020年实现电池单体350、系统260瓦时每公斤的目标。如此算来,不到两年半中国电池容量比将比现在增加两倍。
关于中国国内电池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现象,业内人士对汽车预言家表示,不能用“大而不强”笼统概括中国电池产业。目前来看,我国电池的能力密度,包括电池包的的确确不如外国好。但是与国外相比,中国电池产业市场应用环境要优于外国。根据罗兰贝格2017年第二季度的电子移动性指数(RolandBerger’sE-mobilityIndexQ22017)显示,中国国产锂离子电池在中国品牌电动车当中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%。正是中外发展电池产业的思路不同,中国电池产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。2013年时一度电打包成电池组成本是2500元到3000元。而目前市场价格为1500元左右,成本下降近一半,而且还是搭配8年或3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政策要求。从这个角度上看,中国电池产业正在走强的路上。
现阶段,中国电池产业无论是在全球规模占比上,还是从发展的势头上看,中国电池“大而不强”定论已成过去时。而且从国内生产电池的企业发展规模来看,已有过去的地方政府小企业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。